当前位置:

【戒了,回家】“80后”吸毒父亲抹去眼泪 和孩子拉钩承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艳 肖军 陈威 何青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2017-06-14 10:04:51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3日,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里,戒毒人员李强(化名)与妻儿团聚。

戒毒人员王为(化名)与女儿聊得开心。

湖南省脑科医院自愿戒毒中心主任杨栋为大家讲述毒品的危害和家庭关爱的意义。

父亲在会议室里听讲,5个月的小宝宝在门口等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肖军 陈威 实习生 何青 长沙报道

  得知5岁的儿子咚咚(化名)会来探望,一个星期前李强(化名)便开始想象和儿子见面的模样。3年前,李强染上毒瘾,一直没有好好陪过儿子,直到2016年初进入长沙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

  “想爸爸了吗?”“想了,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等着爸爸,很快了。”今天上午10点整,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家属开放日,李强大笑着一把抱住儿子,趁着大家不注意,他偷偷抹去眼泪,和孩子拉钩承诺。

  戒毒所内,一个个父亲做出承诺

  1988年出生的李强是宁乡煤炭坝人,曾经有着幸福的家庭,有着自己的事业,然而,他的“朋友圈”害了他。2013年,看着身边的朋友吞云吐雾,李强也接过吸管,吸食了人生的第一口毒品,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李强沉迷毒品和网游,人变得偏执、暴躁。那时候咚咚才1岁。

  “我很后悔,这几年失去了太多,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自己的身体也变差。”抱着5岁的孩子,李强泪流满面。还好,进入戒毒所后李强的人生发生了改变。和毒品、“朋友圈”绝缘,每天按时治疗按时训练,定期接受心理疏导和教育。

  近1年的时间,家人看到了李强明显的变化,妻子李丽(化名)说,丈夫原来说不再吸毒的时候一脸不耐烦,而如今充满了真诚和珍惜。

  感到欣喜的不止是李强的妻子与父母,在今天的家属开放日上,56名家属从各地赶到戒毒所,详细了解了戒毒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妻子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来了,这是张威(化名)第一次见到女儿,开心与悔恨交织的他,跟妻子承诺走出戒毒所后,好好建设家庭培养女儿,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戒了,回家,一切还来得及。”

  “吸毒最好的解药是关怀”

  对于正在戒毒的强戒人员来说,家属开放日是每年除春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努力戒毒的大家会被安排和亲人见面,重新学会珍惜亲情。

  为了让家庭更加地参与同帮同教,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还请来了湖南省脑科医院自愿戒毒中心主任杨栋。早在2006年,省脑科医院探索过手术戒毒模式,试图通过“边缘环路阻断术”摧毁吸毒形成的犒赏性神经中枢,使成瘾者从毒品依赖性中解脱出来。但回访发现,48个实验者中有一半走向复吸。

  “实践证明,许多吸毒者戒毒后走向复吸,生物学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更不能被忽视。”杨栋说,部分戒毒人员在走入社会后会“不被看见、不被关注”,在缺少包容与接纳的环境里最容易走向自暴自弃。“吸毒最好的解药是关怀,家属要学会不抛弃不放弃,学会‘无条件的包容和有节制的帮助’,帮助吸毒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只要我们引导得力,戒毒人员持之以恒,他们一定能脱离毒品。”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徐达介绍,以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和综合性矫治为手段,强戒所正在开展戒毒康复、心理支持、培训教育、跟踪回访、后续照顾等工作,全方位帮助戒毒人员走向健康生活。

  徐达说,当下毒品来源和种类越来越多,涉毒人员也正扩散至各行各业,并出现年轻化迹象,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禁毒工作,抵制毒品,净化社会,对成功戒毒康复的学员,社会应开怀接纳,给他们一个重生的机会。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杨艳 肖军 陈威 何青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7/06/14/47343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