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上庭审直播实现“可视正义”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周斌 编辑:刘郁蕾 2016-08-09 09:15:52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大学生掏鸟获刑10年”到“北京昌平法官遇害案”,从房祖名等名人涉毒案到一批“老虎”腐败案开庭审理……近年来,法院工作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舆论漩涡。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最高人民法院及北京、山东、河南等地法院了解到,今年以来,法院系统更加主动地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准确发声,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赢得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突发事件尽早说及时说

  从2月26日晚开始,“北京一名女法官遭枪杀”的消息迅速引爆网络。人们在强烈谴责凶手之时,也不乏猜测和质疑声,甚至冷嘲热讽:“这个法官是不是徇私枉法办了冤案”“法官为什么要追出去呢?”

  舆情之汹涌、复杂,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总编辑赵翔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社会迫切需要了解真相,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报,我们不能选择沉默。总社迅速行动起来,密切联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派出记者深入采访,组织配发相关评论。”

  再三核实事实和细节,务必精准。直到28日凌晨3时,消息《北京昌平法院马彩云遭枪击殉职》和评论《滴血的彩云锥心的痛!法治谴责暴力!》终于定稿。3时15分,最高法官方微信公众号“@最高人民法院”通过长微博发布了这两篇稿件。这是最高法首次对该案发出官方声音。

  据统计,在马彩云遭枪击后4天内,《人民法院报》刊发消息、通讯、评论共12篇,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转发,全面解答了公众疑问,澄清了事实,有效引导了舆论,仅微博点击量就近600万人次。随着中央政法机关相继表态和公安机关案情通报,舆论很快稳定并朝着“严惩犯罪”“加强法官职业保障”方向发展。

  近年来,涉法院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事件严重影响法院形象,损害司法公信力。法院系统本着实事求是的标准,不掩着不遮着,发布处置信息,做到理性、平和、客观、准确地说,努力引导社会舆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办主任助理赵岩对涉法院突发事件要“尽早说、及时说”深有体会。去年4月,崔某发帖称其在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遭到法官殴打,并晒出淤青照片,引发关注。北京高院向通州法院了解情况,推动成立由市高院、市律协、人大代表等多方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舆论很快平复。之后,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联合调查结果:法官没有打人,有视频为证,结果令人信服。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徐哲告诉记者,河南高院建立机制,对涉河南法院重大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公布事实真相,用真实、权威的声音消除社会误解。比如河南法院对“新乡一大学生掏鸟获刑10年”等虚假报道,通过微博、微信及时引导;对“女子反抗强奸致人死亡被判刑”等网上诋毁政法机关形象的谣言,通过微博、网站等及时辟谣和反击。

  重大案件庭审网络直播

  李某某强奸案一度引发社会讨论高潮,但李某某等人属于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如何既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又满足公众知情权?北京法院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持续两天的庭审中,通过官方微博每半天集中发布一次信息,宣判后又在微博上回应解读网友关注的问题,判决结果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审判案件是法院主业,也最易引起社会关注。近年来,涉名人案件接连出现,加之“老虎”审判季的到来,人们对法院审判工作高度关注。为此,法院系统积极做好重大案件舆论引导工作,努力让公众理解判决、认可判决,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

  赵岩说,公开是最好的舆论引导。北京法院通过网站、微博等积极推动案件庭审直播、播报,穿插法律知识解读。如在房祖名、柯震东涉毒案中,不少网友都有“为什么房祖名要坐牢而柯震东仅仅被行政处罚”的疑问,北京法院在微博直播中予以回应。

  徐哲介绍说,河南法院通过新媒体及时播报重大案件的审理进度、审理结果,结合案件释法析理,用准确、权威、透明的信息减少社会猜疑。如李怀亮案、“郑州皇家一号”系列案、宜昌大桥爆炸案等审理,河南法院均进行了微博直播。凡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河南高院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新闻媒体旁听,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信息。

  庭审公开,最高法一直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7月6日,在中国法院网与新浪网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上,最高法副院长景汉朝提出,从今年7月起,最高法所有公开开庭的庭审活动原则上均通过互联网直播。1天后,最高法副院长贺荣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涉外海难救助合同纠纷案,除传统媒体记者到场报道外,中国法院网、最高法官方微博、新浪网对庭审进行全程图文和视频直播。

  随着反腐败深入推进,社会公众对审判“老虎”充满期待,为此,法院系统积极组织媒体旁听报道,还借助自媒体同步播报,让公众及时了解案件进展、结果。

  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孙杰说,菏泽中院公开开庭审理齐鲁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同文贪污、受贿一案中,菏泽中院官微全程图文直播,共发布微博71条,庭审记录4万余字,总阅读量38.2万次,参与讨论2500余条,受到网友的点赞和好评。

  法院新闻发布会成常态

  郭美美涉赌案主审法官、朝阳大屯路飙车案主审法官、崔永元和方舟子名誉权纠纷案主审法官……北京高院新闻办策划的“名案背后的法官故事”在其官微上一经推出,便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真实又有个性的法官点赞。

  赵岩坦言:“传统的宣传方式效果不佳,得想法设法、变着花样,群众喜欢怎样的方式,法院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用符合老百姓的口味开展舆论引导,已经成为法院系统的共识。

  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高法不仅开通了“两微一端”,还打造了“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法院新闻。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法工作报告有8处使用二维码,首次链接微视频(无声版)和H5动图(无声版),使报告“动”起来、可视化,广受欢迎。

  孙杰介绍说,菏泽中院通过微博、微信、头条号以及手机客户端四大平台发布信息、沟通民意、服务群众和引导舆情,积极回应网友咨询和反映的问题,目前已经累计在线解答4000余人次。

  司法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猜疑甚至不满。孙杰说,法院积极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舆论的重要举措,仅今年以来菏泽中院就召开新闻发布会3次。

  最高法是运用新闻发布会引导舆论的坚定推动者。据《法制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最高法共组织新闻发布会、通气会20余场,内容涉及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通报、法院工作成效介绍等。4月18日,“两高”发布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最高法精心组织发布会,全方位解读司法解释中“数额较大”如何起步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内容,为司法解释得到社会理解和支持奠定了基础。

  徐哲介绍说,河南法院创新建立典型案例通报、新闻发布例会、新闻发言人、信息网络公布等10余项制度,近年来年均召开新闻发布会520场次,其中河南高院20余场次,新闻发布已经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展现法院形象的重要窗口。(记者 周斌)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周斌

编辑:刘郁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