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视问政”功夫更在频道外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段宇翔 2018-05-02 09:16:02
时刻新闻
—分享—

  说到电视问政,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在西安,就有一档电视问政的节目引发全城热议。节目上犀利提问,毫不留情;节目下,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作为,积极解决问题,扎实推进作风转变,赢得了老百姓的叫好声。(4月30日新华网)

  打捞“沉没的声音”、扎痛“官神经”“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请市委书记喝牛奶水”等,通过选取不同“景点”作为切入口,每每带来不同视觉感官。面对视频“冲击”,坦言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未来将重点加以改进的“愧疚”或“承诺”。听者心情激荡,言者慷慨激昂,看似又一场“闹剧”,一场民众与地方政府父母官荒唐的另类“叫板”。但不留情的“电视问政”,它只是一种拓宽监督渠道的形式,根本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金油”。“电视问政”功夫更在频道外。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造人民监督权力条件。毋庸置疑,“电视问政”节目,是现有新闻体制下一种舆论监督途径,是媒体在社会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关键。但细想来,电视问政,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平时可以解决问题,以电视问政形式的出现,监管的下情上达不畅令人堪忧,领导干部的走基层、接地气还不够;能够以暗访、短片制作等等形式呈现问题,应该大都是具体的问题,迫在眉睫具体事例,缘何没有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怕揭短亮丑,是管理的勇气,非“道歉”足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要的是多去老百姓当中走走,听听老百姓的想法看法;要的是领导干部平时能听得进百姓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解决;要的是让老百姓有渠道去反映问题,渠道要畅通,要方便;要的是落实领导责任制以及问责制,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处理;要的是媒体更好的发挥好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曝光。或许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切实转变观念,不等到出了问题才去解决问题,屡屡上演台上信誓旦旦、立马兑现,台下涛声依旧、旧顽难除。

  进而言之,如果只是台上流汗、台下逍遥,那么电视问政难免成为一场政治秀,火爆背后加剧着“不曝光不干事、一曝光就解决”的路径依赖,老百姓就会越问越生气、越问越失望。 可见,“电视问政”出汗出气,还得大胆地把“问”与“绩”挂钩,同升迁挂钩,让一些领导干部备感压力;还得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社会评价机制,让民意在工作评比中占有更大权重,从根本上推动干部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得多管齐下,走出短期的眼球效应,让公众监督、民意监督官员施政成为常态,才是最终的民意期待。

  有权须有责。“电视问政”出汗出气非终点,得让领导干部看到问题、感知责任、激发动力。当细微摸索的累积,当一次次问政的无畏创新叠加,化成自省、自强、自信、自励的精神状态。那么,直面群众和问题,及时解决突出问题,问痛官员神经,问出“马上办”,问出“常态化”,才能把各项工作责无旁贷抓好抓实,真正为民做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文/鱼予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8/05/02/47315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