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株洲天元:温情司法 全流程为少年护航
2025-11-17 11:21:58 字号:

湖南株洲天元:温情司法 全流程为少年护航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专业审判与温情司法深度融合,系统构建全流程未成年人审判机制,切实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2025年1月至10月,天元区法院受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4件,同比下降12.5%。

天元区法院邀请学生走进法院,指导学生体验模拟法庭。 

元区法院法官上门开展判后回访帮教。

天元区法院干警在学校为学生上法治课。

“审判三部曲” 织密教育感化网

“法官,我知道错了……”天元区法院审判法庭内,17岁的袁某某攥着衣角,声音颤抖地说。

这是一起涉及聚众斗殴、贩卖毒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以刚柔并济的“引导式对话”方式进行。

庭前,天元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刘伟良深入了解到,袁某某早年辍学,与家人沟通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家庭教育引导的缺失与对法律法治认知的空白,是孩子误入歧途的根本原因。”刘伟良感叹道。

此案采用的“圆桌审判”模式,使法庭氛围有别于传统庭审的庄严肃穆。刘伟良与袁某某并肩而坐,义正词严为其讲清法律后果,循循善诱为其剖析行为危害。这场法理与情理的深度交融教育,让庭审温度直抵袁某某的内心。他表示:“我一定改过自新!”

鉴于袁某某案发时系未成年人,且有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经社会危险性评估确认无再犯风险,天元区法院依法对其适用缓刑,为迷途少年保留了“重新出发”的机会。

判决不是终点,而是帮教的起点。为了帮助袁某某回归社会,天元区法院依法对其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并联合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成立“一对一”帮教小组。刘伟良说:“矫正期间,我们不仅会关注他的行为矫正情况,还会注重帮助其走出犯罪阴影。我们要做的,是让他真正‘向阳生长’。”

这起案件正是天元区法院深化“庭前调查—庭中教育—庭后帮教”未成年人审判机制“三部曲”的具体实践,更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生动缩影。

“我们通过‘全流程溯源、多维度教育、常态化帮扶’,精准把握罪错未成年人的思想症结,以司法温情消弭其对未来的恐惧。司法的温度,就在于让孩子拥有重新启航的机会,‘跌倒后还能再爬起来’。”天元区法院副院长王健介绍道。

全周期关爱 多维施策护成长

在持续深化罪错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工作的同时,天元区法院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025年1月至10月,天元区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0件,判处罪犯24人,其中4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除此之外,我们正着力构建‘司法建议﹢从业禁止﹢家庭教育指导﹢综合帮扶’的司法守护未成年人工作体系,推动形成‘打击—预防—修复’全周期保护闭环。”刘伟良表示。

针对案件审理中暴露的社会治理短板,天元区法院坚持“以案促治”,精准制发司法建议。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在游乐场受到侵害的案件时,法官发现该游乐场存在视频监控模糊、员工入职审查不严格等问题,遂依法向涉案游乐场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健全清晰的视频监控机制,保障游玩儿童的安全;完善入职审查,要求提供无犯罪记录等制度。2025年1月至10月,天元区法院发出的3份司法建议均获采纳与回函。

为消除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隐患,天元区法院严格落实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在审理文某某实施侵害的案件中,法院依法判处其刑罚的同时,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阻断其利用特殊身份再次作案的可能。

针对未成年人被侵害背后常伴随的家庭监护缺失问题,天元区法院通过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推动“刚性裁判”向“柔性关怀”延伸。在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承办法官欧阳建新发现被害人监护人谭某某存在监护缺位、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遂依法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其履行监护职责,并定制“亲情处方”,督促其给孩子每周开展一小时“安全课堂”等。欧阳建新表示:“家庭教育指导令不仅是‘督促令’,更是‘指导书’,旨在让家长真正承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

“针对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需求,我们建立‘一案一档’跟踪机制,定期回访了解其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联合心理咨询机构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协调教育部门解决其复学难题,通过‘司法﹢社会’多元帮扶,帮助受害儿童走出阴影。”王健表示,“全链条关注、闭环式关爱”的理念,让天元区法院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从“个案裁判”延伸至“全程护航”。

“订单式”普法 精准滴灌润心田

“遇到学生欺凌该怎么办?”在天元区银海学校的“法治第一课”现场,天元区法院干警抛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热烈讨论。“安全第一,及时离开!”“保留证据,勇敢求助!”学生们争相举手抢答。这堂氛围活跃的法治课,正是天元区法院推动普法模式从“法院端菜”向“师生点菜”转型的生动注脚。

“过去普法多是‘单向灌输’,如今我们更注重‘需求导向’。”据刘伟良介绍,为提升普法实效,天元区法院在开课前会主动先走访学校,为师生们定制“精准普法菜单”。同时选派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建立法院—学校常态化普法协作机制。

天元区法院法官张佳是天元区尚格小学的法治副校长。2025年9月开学季,张佳受邀参加学校安保联防联控会议。会上她从法律专业角度提出建议,助力学校完善法治与安全工作体系。该小学校长王建华对此予以认可:“法官的参与,让校园安全管理的法治底色更鲜亮。”

为更大程度调动孩子们的参与度,天元区法院打造“引进来”的普法模式,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孩子们走进法院,亲身体验庭审流程。“上次我扮演‘公诉人’,这次我想挑战‘审判长’!”在近期一场模拟庭审现场,来自“新区童行”实践营的孩子们踊跃竞选角色。随着法槌的清脆敲响,“审判长”沉稳地把控庭审节奏,“原告”条理清晰地陈述,“被告”则有理有据地答辩,法庭氛围庄重而热烈。“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践营带队老师感慨道。

从“统一宣讲”到“精准定制”,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天元区法院以更贴近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方式,让法治种子在参与中生根发芽。2025年1月至10月,天元区法院已开展校园普法活动8场,覆盖师生3300余人次。

“普法工作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天元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波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订单式’普法宣传品牌,围绕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推动法治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浸润’升级,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关怀,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王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