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报道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如何实现“管得住、矫得好、融得进”,是各地司法行政部门持续探索的课题。
近年来,常德市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局以智慧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压实监管责任,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连续15年实现“零脱管、零漏管、零重大恶性案件、零群体性事件、零负面舆情”,近三年连续获评“湖南省社区矫正工作先进单位”,走出了一条具有武陵特色的社区矫正新路径。
智慧赋能,筑牢社区矫正“安全网”
走进武陵区“智慧矫正”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区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信息,远程视频督查系统正对重点对象进行线上巡查。这里不仅是监管指挥中枢,更是教育帮扶的“智慧大脑”。
“我们累计投入近200万元,建成了多功能智慧矫正平台,2022年通过省司法厅‘智慧矫正中心’验收。”武陵区社区矫正工作局局长介绍。2023年11月,东江司法所建成全省首个街道司法所远程探视视频会见点,进一步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智慧系统,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问题,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办案干警表示。
除了技术防控,武陵区还注重“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该局争取4名专职在编人员,每年选派优秀转业士官充实一线,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17名专职社工,形成“专职+专业”的工作梯队。
“我们建立了‘日核查、周汇报、月研判’的工作机制。”该局监管科负责人介绍,“通过信息化核查、通讯联络、定期走访‘三结合’,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全流程动态监管。”针对暂予监外执行对象,严格落实病情复查和诊断制度;对再犯罪风险高的重点对象,开展“一对一”包保管控,将隐患化解于萌芽。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创新开发了“社区矫正对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轨迹、心理状况、社会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估,实现精准预警。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并处置潜在风险事件26起,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
自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该局累计训诫159人次、警告33人,对14名严重违规对象提请收监执行,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
教育矫治,从“管行为”到“塑心灵”
“和过去相比,我们现在更注重从心理和行为上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真正回归社会。”一名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十年的干警感慨道。
武陵区在全省率先推动“大锅饭”到“点菜式”教育模式转变。针对不同犯罪类型、文化水平和心理需求,开展国学、戒毒、赌博、女性专场等900余场分类教育。其中,“女性专场教育”成为亮点工程。“我们专门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开设了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家庭教育等课程,帮助她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2024年,因经济犯罪接受矫正的企业主王某,通过参加“企业家专场法治教育”,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在矫正期间,他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解矫后成立了“企业合规咨询工作室”,用自己的经历警示其他企业家守法经营。“是社区矫正教育让我重获新生,我要用行动回报社会。”王某说。
心理矫治是教育帮扶的重要一环。该局与社会工作者协会、心理咨询协会合作,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心理测评1252人次、团辅40余场、一对一干预240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武陵区还创新打造“向阳志愿服务队”,这是全省首个以社区矫正对象为主体的志愿组织。秉承“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的理念,该队探索出“1573”工作法和“1+1+N”服务模式,即一名社工、一名司法工作人员联动多个公益基地,形成“签到—培训—活动—总结—签退”的标准化流程。
2024年端午节期间,“向阳志愿服务队”组织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走进社区养老院,为孤寡老人包粽子、表演节目,送去温暖。“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参与活动的社区矫正对象陈某说。
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该服务队已开展公益活动125场,参与4070人次,服务时长6105小时,发放志愿服务证书344份,其中22人获评“优秀志愿者”。
多元共治,构建社会参与“大格局”
社区矫正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武陵区构建“网格+村居”治理体系,将社区矫正对象全部纳入550名专职网格员的日常监管范围,形成“区—乡街—社区”三级联动网络。
“我们建立了‘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实时上报社区矫正对象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通过网格员提供的线索,成功发现并帮扶3名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帮助他们申请低保、联系就业。
同时,该局创立“矫正小组+志愿者”模式,为每名社区矫正对象配备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治调主任、网格员、亲属等组成的矫正小组,并吸纳党员、民警、退休干部等260余名志愿者参与帮扶,实现志愿者与社区矫正对象1:1配比。
社会力量的参与为矫正工作注入温暖。2023年,该局与区工商联合作,建立“爱心企业帮扶基地”,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帮助42名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稳定就业。
此外,该局还积极推动家庭参与矫正过程。“家庭是矫正工作的重要力量。”该局教育科负责人说,“我们定期开展‘家属课堂’,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家属掌握正确的沟通和帮扶方法。”2024年,通过家庭帮扶,成功化解了8起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矛盾,为矫正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我们不仅是监管者,更是引路人。”一名社区矫正志愿者表示,“通过参与教育、帮扶、公益活动,我们看到了许多社区矫正对象从迷茫到振作的转变。”
社区矫正,关乎社会和谐与个体新生。武陵区以法治为基、以智慧为翼、以人文为魂,不仅在监管中体现法律的刚性,更在矫治中彰显社会的温度,真正实现了“矫正一人、温暖一家、平安一方”的社会治理目标。从智慧监管到心理矫治,从公益服务到社会协同,武陵区用责任与创新书写了一份高质量的“矫正答卷”,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武陵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许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