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法治湖南》 | 益阳创新“三查三治”工作体系 打造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新标杆
2025-10-21 15:20:27 字号:

《法治湖南》 | 益阳创新“三查三治”工作体系 打造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新标杆

图片

2025年4月以来,益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探索形成“三查三治”工作模式,即通过“排查线索、查摆问题、查核成效”和“专项治理、系统整治、长效防治” 的有机统一,构建多元协同的责任共同体,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监管链,建立企业导向的服务新标准,形成覆盖行政执法全流程的规范化治理体系,推动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并整改行政执法类问题236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涉企行政检查较去年同期锐减4248次,执法规范化水平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高位推动:构建“一盘棋”责任体系

益阳市委市政府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制度创新推动执法转型,让监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规范执法行为、整治突出问题、健全长效机制、严格监督问责”四大核心目标,细化分解为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建立“时间表”“路线图”。全市构建起“市级专班统筹协调、县区属地负主责、执法部门具体落实、纪委监委监督问效”的“三级四方”责任体系。分管副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制度设计方面,益阳市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强化源头管控。组织全市202家重点执法单位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形成并公布《益阳市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第一批)》,198家单位据此科学制定并公示《2025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严格限制计划外检查。

同时,创新监督机制。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的通知》,目前已选聘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律师、社区工作者等群体的行政执法监督员84名,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行业协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70个,打造“零距离”监督哨所。固化整治成果。将专项行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如“扫码入企”“预约式体检”、线索分级处置等,及时提炼上升为制度规范,确保整治成效可持续。

创新机制:打造立体化线索收集网络

益阳市创新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将线索排查作为专项整治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线索收集网络,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运用数字化、精细化手段,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线索收集网络。

线上渠道方面,在市司法局官网公布“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举报”举报电话和邮箱,实现“指尖举报”一键直达。

线下渠道采取“三个结合”工作法,即结合“民法典宣传月”等普法活动开展宣传,结合“送法进企业”等惠企服务收集意见,结合日常执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组织由司法行政干部、执业律师、行政执法监督员组成的“法治服务团”,深入全市各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座谈,收集企业意见建议,“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同时,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协调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等8个重点执法部门和7个县(市、区)司法局同步开展线索征集,形成“部门联动、市县协同”的工作格局。如赫山区试点涉企检查“白名单”制度,对两批次257家企业实行“无事不扰”,累计减少重复检查62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链长到一线”活动20余次,收集企业意见218个、解决问题117个。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累计收集各类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236余条,其中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占比10.1%、执法不规范类占2.9%,为开展精准整治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严格标准:实施清零式问题整改举措

益阳市坚持“以整改促规范”的工作思路,聚焦问题,以“清零式”推进整改,实现了“整改一个问题、规范一个领域、惠及一批企业”的效应。

开展专业评查强规范。从全市抽调24名案卷评查业务骨干,组建4个案卷专项评查组,围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采取随机方式抽取评查案卷600余宗。针对发现的5类共性问题和347个典型问题,逐一下发《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通报》,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并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实效。

实行挂牌督办严问责。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全流程监管机制,对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实行编号管理、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认定涉企行政执法类问题236个,已完成整改234个,整改完成率达99.1%。对发现的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坚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已移送线索14条,形成有力震慑。

数字赋能:创新智能化监管模式

益阳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新模式,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涉企行政执法监管提质增效。实现从“人盯人”到“数智管”的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智慧监管。将“扫码入企”作为规范涉企检查的核心抓手,要求执法人员通过“湘易办”APP生成专属电子检查码。企业扫码后可实时查看检查事项、执法依据等信息,并对执法过程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自动记录检查全过程,实现“检查有记录、过程可追溯、结果可评价”。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该平台开展规范检查6543次。

构建执法数据共享平台,对接省级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和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涉企检查计划、检查记录、处罚结果等基础执法“一网通享”,提升监管协同效率。目前已完成34个执法部门的数据对接,累计归集执法数据4000余条,有效提升了跨部门监管协同效率。

优化服务:完善全链条执法机制

益阳市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创新建立“预防-监督-问责”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创新推出“企业法治体检预约服务”。组织专业律师、行政执法监督员、法制审核人员组成“法治体检团”,为企业提供“点单式”行政执法合规指导服务,通过线上预约平台和线下申请渠道,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法治体检71次,法律咨询 1917人次,提供法律维权128次。重点覆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经营管理中的法律漏洞和潜在行政违法风险,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行为发生,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

完善执法评价反馈机制。通过“扫码入企”系统,让企业从执法程序、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廉洁自律等4个方面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评价,实现“一次执法、一次评价”。建立“日汇总、周分析、月通报”机制,对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收到“差评”或投诉的,第一时间核实处理并反馈企业;对评价反馈中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完善制度或开展专项培训。截至目前,企业评价“0差评”。

强化考核问责力度。对一个月内因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被有效投诉或落实“扫码入企”制度不力的累计超过3起的执法单位,由市工作专班发函提示;累计超过5起的,约谈该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令深刻剖析原因、限期整改到位,并将整改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同时,将专项行动成效,特别是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企业满意度评价、“扫码入企”执行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相关单位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和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提升考核的导向性和约束力。

来源:法治湖南、法治益阳

编辑:王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