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法治润湘中  善治绘新景——— 娄底“八五”普法谱写基层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2025-10-29 11:27:16 字号:

法治润湘中  善治绘新景——— 娄底“八五”普法谱写基层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7月22日,娄底市司法局组织“法润三湘”普法志愿者走进学校,以“学法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为题开展生动活泼的法治宣讲,并向逾100名学生赠送《青少年身边的民法典》《漫画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书籍,让法律知识入心入脑,提升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月24日,秋雨初歇,双峰县永丰街道合新村的农家屋场里,几十把木凳围成一圈,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志高与村民促膝而谈。他没有讲稿,不念条文,从明太祖朱元璋“守法度者最快乐”的故事,到邻里纠纷、电信诈骗的鲜活案例,娓娓道来,让法治的种子在这“拉家常”中悄然生根。

10月16日,2025年娄底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双峰县杏子铺镇龙返村举行。活动以科技兴农、健康乡村、普法关怀等为主题。市委宣传部牵头带领28家单位向杏子铺镇捐赠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和“普法大礼包”等物资,开展普法集中宣传、文艺惠民演出、主播下乡直播助农带货等多项子活动……

这是娄底“八五”普法工作中的寻常实例。5年来,从校园课堂到企业车间,从乡村地头到城市商圈,一场场有温度、接地气的普法活动如春风化雨,让文本上的法律“活”了起来,让法治信仰融入百姓生活,为现代化新娄底建设铺就了坚实的法治底色。

高擎法治火炬,筑牢治理根基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市委、市政府将“八五”普法视为法治建设的筑基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一规划两方案”为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社会参与”的闭环机制。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加强谋划,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八五”普法2021年启动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市、县两级保障体系同步完善,均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有力保障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需要。

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市政府将“谁执法谁普法”写入工作报告,各级部门扎实推进,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责任链条。

在这场全民普法的大合唱中,娄底集结起超3万名普法工作者、逾10支专业团队、约6000名“法律明白人”、1200名大学生志愿者,同心奔走乡间,将青春热血注入法治乡村建设。一位参与“送法下乡”的大学生说:“每一次宣讲,都是法治星火的传递。”

精准滴灌施策,法治精神入心田

普法工作,贵在精准。娄底紧盯“关键少数”、重点群体,开展靶向普法,让法治宣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法,全市近10万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学法考法,通过“述法+点评”机制推动“一把手”履责;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累计近30万人次,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效果实实在在。

聚焦“青春幼苗”,1374名法治副校长深耕校园,通过《哪吒》观影谈责任、模拟法庭辩是非,让法治课成为青春成长的“必修课”。全市举办校园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超3500次,参与学生逾60万人,助推2024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数、未成年人被侵害数“双下降”。

助力“企业扬帆”,《娄底市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精准导航,“法治体检”防范风险,庭审观摩零距离释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情系“乡土乡情”,“屋场会”“板凳课堂”用乡音解矛盾纷争,大学生“送法下乡”足迹遍布1100个村、社区,惠及26万群众。

在五江碧桂园广场举行的娄底市法律援助中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安心行动”专项普法宣传活动现场,一位务工人员握着法律援助手册感慨:“以前被欠薪不知找谁,今天心里有底了!”这不仅是法律的抵达,更是对民心的温暖。

创新表达载体,法治文化绽新枝

法者,治之端也。如何让法律从“高阁文本”变为“身边常识”?娄底以创新破题———

新媒体赋能。市人民检察院打造的“楼上说娄”品牌跻身“全省精品检察文化品牌”,采用图文、漫画、直播、微视频、情景剧等多样化形式,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素材,让检察故事“破圈”传播。其原创作品先后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新媒体作品、全国检察新媒体创意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文艺融合。湘剧《利剑护蕾》、剪纸《与法同行》让非遗与法治碰撞火花,“法治市集”用VR技术激活法条。涟源市精心编演湘剧《职责》《月缺月圆》《百万调解》等法治文艺节目,不断提升普法吸引力、影响力。

阵地织网。珠山法治公园、孙水河法治风光带、新化宪法长廊……12个公园、8个广场、15条长廊如繁星散布,法治文化触手可及。新化县在资江河畔建成的法治文化沿河风光带,成为群众一心向往的打卡点,其中法治税务公园获评第三批湖南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娄底正以多元表达,让法治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合唱式”普法,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娄底经开区,定期会有普法服务团队上门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既解答了疑惑,也规避了法律风险,经营更有保障了。”2025年4月22日,娄底市博创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人员戴志兵感慨道。

娄底创新普法工作机制,在原有普法队伍基础上,联动党政机关、行业协会等超40家单位,组建专业化普法联盟,通过构建“合唱式”普法格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普法资源集约化、服务精准化———在执法环节推行“普法+监管”,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将普法嵌入执法全过程,实现“执法一处、警示一片”;在调解领域实施“普法+解纷”,建立涉企矛盾分级预警机制,在超460起涉企纠纷调解中贯穿全流程普法,涉及标的额逾660万元。

新化县创新设立经开区巡回法庭,实行法官每周驻点值班制,累计解决企业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超100件;娄底仲裁委员会在园区设立调解中心,组织开展“千名仲裁员进千企”活动,选派50名优秀仲裁员与50家企业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关系。

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围绕股权纠纷、诚信经营等8类高频法律问题,举办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行业法治讲座超80场,为98家企业量身制定“法律服务套餐”,开展法治体检逾60余次,解决法律问题150个。

法治如光,明亮致远。在青春娄底这片热土上,法治的春雨润物无声,善治的新风拂面而来,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石坚如磐石。

普治融合共生,基层善治结硕果

普法之效,现于治理。娄底推动“普法+调解”“普法+网格”深度融合———“娄底红”网格体系化解纠纷逾1万起,“屋场会”经验登上《人民日报》;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达到17个、63个,实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跃升;公共法律服务站点覆盖市县乡村,法律援助、公证仲裁成为群众“法治靠山”。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网络,有调解委员会2287个,5年间调解案件7.6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71%。

在涟源市文石村的“法律大集”上,近20个部门联合“摆摊”,用方言解读宅基地纠纷、赡养继承等热点问题。村民围着摊位咨询,司法干部耐心解答。一位大爷笑着说:“原来法律是帮我们过好日子的!”

2025年7月30日,娄底市普法骨干培训班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莫小佳指出:“要深刻把握普法验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紧扣标准,创新方法,直击要害,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确保交出合格答卷。”

法治底色亮丽,奋进新程再启航

“八五”普法五载耕耘,娄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10家单位获评全国、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11人荣获全国、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选送的作品《“典”亮生活》被评为全省一等奖,剪纸《与法同行》获评湖南省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二等奖,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法治光彩。

“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普法工作唯有驰而不息。”展望未来,娄底将一如既往推动普法与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信仰扎根民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娄底篇章注入磅礴法治动能。

来源:娄底日报

编辑:叶琴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