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结合科工信局职责,重点解读《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并围绕我县中小企业服务与监管实践提出建议……”近日,在花垣县政府常务会议开场环节,县科工信局局长的“法治微课堂”赢得与会人员热烈掌声。20分钟的讲述里,既有法律条款的精准解读,更有结合县域实际的治理思考,让这场“法治课”既冒“热气”又接“地气”。
这一转变,源于花垣县在“八五”普法期间的机制创新。该县打破传统“干部坐堂听课”模式,首创“部门一把手轮流会前学法”制度,明确25个县直执法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次登台,结合年度普法清单开展“法治微课堂”。这一举措推动领导干部从“听众”变“主讲”,让普法责任从“软任务”转为“硬约束”,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新活力。
清单管理+精准滴灌 让普法责任“落地生根”
如何避免普法流于形式?花垣县给出“清单化”解决方案——每年制定并公开发布普法责任清单,将“谁执法谁普法”细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任务,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普法格局。同时,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建立经费动态增长机制,确保“有人抓、有钱干、有机制评”。
普法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花垣县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与接受特点,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普法:面向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突出依法行政和决策风险防范,通过政府常务会前学法、法治专题培训强化依法履职能力;针对青少年群体,依托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机制,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200余场,在校园中播种法治种子;服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在车站、集市设置普法服务点,累计发放资料5.8万份、提供咨询2.5万人次;围绕市场主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惠企法规;面向乡村群众,普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等实用法律,让法治真正贴近民生、服务发展。
队伍培育+治理融合 让法治力量“扎根基层”
基层法治,关键在人。花垣县系统化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育1075人,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84户,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6个,让基层法治“土壤”更肥沃。
普法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治理。该县创新“普法+治理”双轮驱动模式,实现228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律师进驻“湘西为民”微信群提供在线咨询;十八洞村“六治融合”“苗律师”驻村、朋岩村法治“院坝会”、边城镇省际边界“六联机制”等典型经验,先后被多家中央、省级媒体专题报道。
智慧赋能+监督闭环 让普法成效“可感可评”
数字时代,花垣县积极推动法治与科技融合。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项目获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奖;县检察院承建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诉讼法治教育基地入选“湖南省法治教育基地”,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矩阵。
为确保普法实效,花垣县建立“监督闭环”:县人大常委会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纳入法治政府专项监督内容,通过“听、看、评”三步法跟踪问效,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从“过程管控”到“结果问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从“被动听”到“主动讲”,花垣“法治微课堂”以关键少数的“讲”促“学”,以“学”促“治”,成功撬动了基层治理的大格局。这条激活法治内生动力的新路径,正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法治动能,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来源:湖南法治报
编辑:王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