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现场
红网时刻记者9月25日讯(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贺艺蕾)“法庭上,书记员不见了?”9月25日,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在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中启用“无书记员庭审”模式,全程由人工智能完成记录。这场特别的庭审,标志着湖南智慧法院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与传统庭审不同,该模式依托集“庭审辅助智能化、应用服务一体化、运维管理集中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法庭,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庭审活动中,以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智能语音识别全面替代书记员人工记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司法服务。
庭审中,法官、原告、被告的每一句发言都被系统实时采集,并在修正无关信息、区分发言主体后准确转换成文字,呈现在显示屏上,以便法官和诉讼参与人即时核对。庭审结束后,完整的录音录像和电子记录将经过加密处理,上传至档案库,生成防篡改的电子庭审档案。
据悉,岳麓区人民法院系全省首家试点“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法院,自今年7月试点以来,累计开庭67场,生成笔录约18.9万字,案件类型涵盖民间借贷、合同纠纷等。下阶段,将逐步扩大该模式适用案件范围,以科技赋能助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贺艺蕾
编辑:叶琴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