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革命军事馆获赠珍贵史料 讲述活捉湘西匪首龙怀麟全过程
2025-09-26 11:07:50 字号:

湖南革命军事馆获赠珍贵史料 讲述活捉湘西匪首龙怀麟全过程

图片1.jpg

捐赠人付颖与丈夫徐科进向工作人员讲述父辈的经历。

图片4.jpg

工作人员向付颖颁发捐赠证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高辉 王希明 长沙报道

“听说湖南革命军事馆正在征集革命文物,我父亲傅兰茂生前一直有个心愿,想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立功证书和一份见证湘西剿匪的革命历史事迹材料捐赠给湖南……”

接到傅兰茂女儿付颖从安徽合肥打来的电话,近日,湖南革命军事馆专班工作人员专程赶赴合肥。

千里相约,追寻红色文物

在一个小区里,工作人员见到了捐赠人付颖与丈夫徐科进。刚坐下,付大姐就急忙从卧室里拿出用红色绸布包裹的物件,一层层打开后,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和一份手写的标题为《活捉龙怀麟的详细经过与经验》的材料呈现眼前。

图片2.jpg

付颖捐赠的珍贵史料。

“这是父亲珍藏在身边,一直没有公开的史料。这份手写的材料是46军136师406团政委张多树在1950年11月17日亲自书写的。到今天已经整整75年了。”捧着这份史料,付颖满怀深情地介绍。

傅兰茂,1922年出生于河北唐山,1943年参加八路军,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三支队,1950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406团军务股长。从太行山到锦州城,从辽沈战役到湘西剿匪,傅兰茂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解放营口、平津战役以及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执行湘西剿匪作战任务。傅兰茂1958年5月退伍,安排在安徽省阜阳市行署工业局工作,2011年去世。

横行霸道,湘西匪患猖獗

新中国成立之初,湘西地区匪患猖獗,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龙怀麟正是湘西有名的大土匪之一。

出生于地主家庭的龙怀麟是湖南省绥宁县人,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4年,龙怀麟加入国民党,抗战期间为争权夺利而迫害抗日人士。抗战胜利后,他窃据绥宁县参议长一职,后当选为“国大代表”,任遂宁自卫团团长。

1949年10月,解放军向绥宁县城开来,龙怀麟假装投降保存实力。趁解放军剿匪部队转战四川之机,他秘密联系了一大批土匪,建立了所谓的“中华民族自救军”第三方面军第5纵队司令部,并担任副司令。

此后,龙怀麟带领土匪武装在湘西地区大肆破坏,先率部攻打绥宁县城,后又进攻靖县,杀害了大量的地方干部和无辜群众。当所谓的第5纵队司令陈通焕被俘后,龙怀麟升任司令,他将匪巢迁到了绥宁县党坪一带,匪众2000余人。1950年5月8日,龙怀麟匪部倾巢出动,攻打绥宁县政府,但很快被解放军击溃,龙怀麟率领残部仓皇逃到深山之中。

斗智斗勇,英雄生擒匪首

从《活捉龙怀麟的详细经过与经验》材料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活捉首匪龙怀麟的整个经过。

材料中写道:11月11日上午,关系人宋凌云、黄明由东山孤立大塘口探听到靖县仁爱乡下木冲深山有一名叫艾老老的老人接触过龙怀麟。于是,二人装作被打散的土匪赶到艾老老家投宿。晚上闲谈中,艾老老无意中透露了龙怀麟行动踪迹:11月8日,龙怀麟和卫士二人到艾老老家中吃饭,他们提及陈家坝的陈远煌是龙最信任的人,专为龙探听消息。宋、黄二人得到这样情况,次日一早回城向解放军报告。

经过部署,上级指令136师406团二营郭瑞生副营长、团部五股长傅兰茂及精干战士8名,穿便衣于13号17时随宋、黄二人赶往陈家坝寻找陈远煌以获悉龙怀麟下落。经几次周转打探未果,郭瑞生与傅兰茂回头找到艾老老耐心做思想工作,希望对方能说出实情。最终,艾老老答应让宋凌云与黄明陪同去找线索。

几番寻找,期间艾老老思想出现反复,导致过程十分曲折。最终,从知情人口中得知,在落界冲的大山上,一名叫杨正先的人负责给龙怀麟送饭。

当郭瑞生带人赶到杨正先家时,他刚从外面回来。郭瑞生立即将其捉住,带到落界山与傅兰茂会合,经过耐心教育与解释,杨正先同意带路。

11月15日下午,杨正先领着傅兰茂、郭瑞生及解放军战士来到到龙匪藏身的白泥塘附近。杨正先用口哨联络龙的卫士,使其放松警惕。19时许,龙怀麟刚出现在大家面前,傅兰茂、郭瑞生等人一拥而上,将其成功活捉。1951年1月2日,绥宁县政府举行了万人公审大会,将龙怀麟公审处决。

傅兰茂因勇敢智谋,不费一枪一弹,活捉匪首龙怀麟,荣立“三大功”,奖励大米1万斤。这份《活捉龙怀麟的详细经过与经验》的事迹材料,就是406团政委张多树亲笔书写的。

图片3.jpg

傅兰茂与妻子合影。

“父亲很少在儿女面前讲起那段故事,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保密工作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参与行动小分队成员的安全,事迹材料中有的战士名字用XXX来代替。”谈起父亲活捉湘西匪首的故事,付颖显得无比荣光。

“现在把这些文物史料交给湖南革命军事馆,也算圆了父亲的一个心愿,父亲常说‘这些东西不能丢,虽然不是家传的宝贝,也不是值钱的东西,但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是对很多牺牲战友的告慰。’”坐在一旁的徐科进说。

听着付颖夫妻的诉说,军事馆工作人员满怀感动,小心将这份文物史料包装好,登记入档。并给他们颁发了捐赠证书。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高辉 王希明

编辑:邬璐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