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土办法”里的大智慧——茶庵铺派出所所长唐大庆的“反诈三十六计”
2025-08-26 15:38:55 字号:

“土办法”里的大智慧——茶庵铺派出所所长唐大庆的“反诈三十六计”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的大喇叭已经响起:“各位乡亲注意了!刷单就是坑,返利是陷阱,贪小便宜吃大亏!”村民王大爷端着饭碗站在自家门口,笑着对记者说:“这广播听了3年,我孙子都会背了。上回有个骗子打电话说中奖了,我孙子直接回了一句‘唐所长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

1.jpg

唐大庆(左一)在茶园宣传反诈知识

这个看似“土气”的广播,暗藏着茶庵铺派出所所长唐大庆的反诈智慧。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山区乡镇的电信诈骗发案数从一年发案19起降至6起(其中还有一半不是本地常住人口),降幅高达70%。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反诈三十六计”故事。

唐大庆深谙“见缝插针”的道理,他把反诈标语做成醒目的红色横幅,挂在夜宵摊、村委会门口这些老百姓常去的地方。“不整虚的,就大白话、大号字、带图。”他常跟所里民警强调,这些标语直击要害:“网上贷款先交钱?百分百是骗子!别信!”“电话说你犯事了要转钱?挂掉!直接来派出所问!”去年夏天,正是这些醒目标语的提醒,让2位小伙子及时识破一起“冒充公检法”骗局。

“无孔不入”这一招,唐大庆用在赶集日、“茶BA”比赛、收茶季等时段的宣传活动上,人多的时候就去“摆摊”,现场发传单,现场解答疑问。特别是针对“免费送鸡蛋送锅”“神奇保健品”这些套路,现场一揭穿,效果立竿见影。听了宣讲后的茶农老周就躲过了一场“农业补贴”的骗局,保住了2万元血汗钱。

2.jpg

唐大庆(左一)和派出所民警在辖区餐馆张贴反诈宣传海报

最接地气的要数唐大庆培养的“反诈明白人”队伍。退休教师李奶奶就是其中一位“明星宣传员”,她总能把反诈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方言顺口溜,在屋场会上讲得绘声绘色。“上个月有个高富帅加我微信,说要带我投资赚钱。”李奶奶学着骗子的腔调,逗得大伙儿直乐,“我直接回他,小伙子,你这套话术,唐所长早就在微信群里讲过啦!”

唐大庆还深谙“重点突破”之道,他把企业财务人员这个关键群体作为反诈防护的重中之重。他定期组织辖区企业的会计、出纳参加“反诈特训”,反复强调:“转账必须双核实——既要打电话确认,又要当面问清楚!”去年冬天,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定发挥了关键作用。服装厂会计小张在接到老板QQ转账指令时,想起唐所长的叮嘱,立即打电话到老板办公室核实,成功识破骗局。

今年5月,唐大庆刚端起盒饭,反诈平台突然弹出红色预警:辖区酒店老板娘张女士可能正在遭遇“公检法”诈骗。他扔下筷子就往现场冲,途中连续拨打23通电话均被挂断。赶到时,张女士已经取出28万元现金准备出门“配合调查”。

3.jpg

茶庵铺派出所民警召集群众开屋场会宣传反诈知识

“当时她拎着钱袋子,见我就哭喊‘别抓我’。”唐大庆回忆说,他一把夺过手机,发现通话已持续近2小时,“骗子给她看了假的通缉令,还教她设置呼叫转移。”

“再晚5分钟,钱就没了!”张女士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这样的事,近3年来唐大庆和同事们已经经历了10余次,为群众止损30多万元。

如今在茶庵铺镇,唐大庆的“三十六计”还在不断升级。他正琢磨着把反诈知识编进当地流行的“三句半”表演。“骗术在变,我们的‘土办法’也要跟着变。”说这话时,他的眼睛始终盯着墙上那张标注着各个村组反诈宣传点的地图。

夜幕降临,唐大庆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有村民咨询如何识别骗局,有商户报告可疑来电。这位在基层派出所工作3年的所长深知,反诈是场持久战,但只要老百姓的“钱袋子”安全了,他的“三十六计”就没白费。

来源:常德日报

编辑:王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