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楠市镇居民黄女士近日将一面印有“反诈先锋人民卫士”的锦旗交到办案民警的手中,并连声道谢:“感谢公安机关为我挽回电诈损失!”今年5月,蓝山县公安局侦破黄女士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为她挽回涉诈损失数十万元。
今年以来,永州公安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工作,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重拳出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面对花样翻新的电诈犯罪,永州公安全力开展“云剑”“断流”“断卡”等专项行动,部署开展“一打二防三整治”行动,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关联犯罪。今年以来,共打击处理涉电诈类犯罪嫌疑人670人,破案178起。
今年3月6日晚,祁阳市张女士接到一个境外电话,对方称她在购物平台开通了“百万保险”服务,如不退订要扣费,诱导她下载APP、人脸识别、提供验证码和银行卡信息。一通操作下来,张女士卡里12.9万元瞬间消失,她才醒悟被骗,赶紧来到祁阳市公安局陶铸路派出所报案。民警闻警即动,连夜与时间赛跑,开展紧急止付、资金追踪等,熬到次日凌晨3时,一分不少为张女士追回12.9万元被骗资金。
精准打击,离不开科技支撑。永州公安整合金融、通信、互联网等企业数据资源,建立“涉诈线索溯源模型”,发现本地涉诈线索2000余条,打击处理300余人,为群众挽回损失580万余元。同时,集中电侦、网安、情报、图侦、大数据等多个警种力量,形成强大打击合力,侦办大要案件。今年5月,永州市公安局电侦支队联合祁阳市公安局侦破部督“11·07”专案,打掉一个“断流”特大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7名。
协同共治,打造多元治理矩阵
打击是拳头,防范是盾牌。守好群众“钱袋子”,必须管住“卡源头”。永州公安出重拳整治银行、通信行业,对涉“两卡”线索高发的银行、通讯运营商发送风险提示函12次,督促其强化治理,有效压降涉“两卡”线索。
对受损金额较大的案件开展复盘,查找各环节的漏洞,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对涉案线索高发的单位或部门,协调行业监管部门开展“一案双查”。今年来,对落实相关规定不力的14家银行网点、5家通讯运营商严肃追责问责,责成整改,并在行业内部通报,倒逼责任落实。
预警拦截,提升及时阻断效能
预警快一秒,损失少十分。永州公安推动市县所三级联动,形成全链条闭环快速处置机制。市县反诈中心在接到预警指令后第一时间开展分析研判,将指令推送到相关派出所;派出所2小时内完成上门劝阻,落实拍照留证、家属通知等规定动作;市县两级联动回访核查,确保每起预警处置到位。针对预警对象,通过保护性止付、全量管控等措施筑牢资金安全屏障,最大限度避免群众财产损失。今年以来,处置预警指令1024条,成功拦截资金590万元,保护性止付银行账号5875个,预后被骗率保持为0。
5月13日15时许,永州市反电诈中心接省中心紧急预警指令,东安县蒋女士正在与冒充公检法身份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长时间语音通话接触,经分析研判该情况风险极高,如果不及时进行劝阻干预很有可能被骗。通过省市县三级联络员和辖区派出所处警民警的共同努力,在长达3个小时的持续紧急处置后,终于在东安县一银行门口找到了受害人,为其挽回损失15万余元。
精准宣传,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宣传,是更主动的防御。永州公安部署开展“守护潇湘·清盲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无死角开展反诈宣传,清除反诈盲区。根据各派出所辖区电诈案件发案情况,出台《全市压降电诈发案工作分级评估工作方案》,对全市各派出所开展红色、黄色、蓝色预警,压实派出所主防责任。同时,制定《2025年永州市公安机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方案》,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反诈宣防工作格局。
结合派出所主防和永州快反“135”机制,社区民辅警与志愿者们走街串巷、上门入户,针对老年人、学生、务工人员等易骗人群,开展“反诈小课堂”2200余场、举办老年群体反诈防骗专题讲座1200余场。通过大数据建模,对潜在高风险人群进行电话预警、短信提醒,实现宣传资源精准投放,从源头上减少电诈案件的发生。
永州公安还举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仪式,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战果,增强反电诈信心。在最近蓝山公安举行的返还仪式上,黄女士等三名群众拿回总计55万余元被骗款。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场持久战。永州公安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强的决心,统筹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势头,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