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实习生 何俊达 通讯员 麻建青 湘西报道
在湘西州花垣县长乐乡的乡间田埂之间,总能见到一个匆忙的身影:要么背着普法资料奔走村社,要么带着调解卷宗入户走访。他曾是“天下第一军”的优秀士兵,以钢铁意志捍卫祖国疆土;如今,他扎根民间,成为了一名调处百事、化解千愁的基层司法工作者。他就是花垣县司法局长乐司法所所长吴安用。
吴安用组织村民进行司法调解。
戎装虽解,军魂永驻
在八年的军旅生涯中,吴安用熔铸了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铁骨”作风。在多项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他不惧风雨,攻坚克难,荣立集团军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技术能手”。
吴安用的军旅生涯。
2016年,他脱下军装,经历多岗位锻炼,2024年转业投身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面对全新的挑战,他白天奔走村组,晚上挑灯学法,在岗位上不断磨砺和锻炼自己,将部队中锤炼出的坚韧作风,转化成服务基层法治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以来,吴安用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普法培训覆盖村居数十次,成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定心丸”。
铁肩担道义,赤心解民忧
“法律面前无小事,维护秩序要亮剑。”一次旱情期间,为抢水源两村爆发群体冲突,村民手持农具对峙,局势险象环生。接警后,吴安用急驰数十里冲进现场。面对混乱,他挺身而出,喝止冲动,迅速稳定局面。随后,他组织双方代表勘察水源、查阅村规,结合《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疾驰约,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连开数轮调解会,既讲法律条文,也讲情理道义,既算经济账,也算长远帐。最终,双方达成了公平合理的水源共享和轮灌协议,一场可能升级流血的群体性事件就这样化解了。
吴安用打造“流动普法课堂”。
他创新性打造了“流动普法课堂”,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带领着团队跑遍辖区每一个角落,用家常话释案讲法、释案析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群众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法治氛围。
柔情化纠纷,温情聚民心
“解法条是基础,化心结才是根本。”某村一位八旬老人因子女赡养问题与家人失和,数次调解均无结果。吴安用没有放弃,连续半个月挨家走访,倾听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真实想法。他一边讲清法定赡养责任,一边唤醒家庭亲情记忆,组织家庭团圆会。在孙辈稚嫩的话语中,在老母亲的泪光中,子女们终于卸下心防,主动向母亲认错。吴安用不仅解决了赡养费的问题,更修复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社区矫正对象给吴安用(左)所在的长乐司法所送来锦旗。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吴安用倾注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关怀和帮扶。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某因交通肇事被判处缓刑,入矫初期抗拒情绪强烈。吴安用没有简单训诫,而是耐心谈话,深入了解其生活困难。他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联系民政部门为其申请低保,甚至自掏腰包为梁某某孩子购买文具。渐渐地,梁某某主动转变,不仅积极配合矫正,积极报告思想,还热心参与社区公益劳动和法治学习,用双手重塑自尊,用行动回馈社会。
初心守平安,丹心系民安
从保家卫国的绿色军营到守护一方和谐平安的基层司法所,从钢枪到公文包,吴安用以忠诚为笔、以奉献为墨,绘就了新时代基层司法行政的壮丽画卷。他用“铁骨”筑起法治防线,用“柔肠”温暖百姓心房,无数调解协议和锦旗,见证着他数十载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无论风雨,他始终坚决捍卫着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邬璐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