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手机套餐中的“话术陷阱”不该成为用户之痛
2021-11-19 15:38:43 字号:

手机套餐中的“话术陷阱”不该成为用户之痛

如果你想更换手机流量套餐,花了十几元办了个“免流卡”,却发现每月流量费用不降反升;如果你被运营商电话告知可以优惠升级手机套餐,却发现手机账单里突然多了一笔新增费用……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涌现出愈多繁琐复杂且模糊难懂的手机套餐办理方式,让众多消费者不堪其扰(《人民日报》11月15日报道)。

利用“话术陷阱”对手机套餐的优惠幅度进行虚假包装或片面夸大,却对附加条件以及适用情况语焉不详甚至只字不提,更设置重重阻碍限制手机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这些电信业务经营者就像破解了攫取利润的“密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做着名不符实的宣传,用“顾客是上帝”的逻辑,在一步步让“上帝”成为营销系统的牺牲品。

公开透明,本来是消费者对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基本要求和底线,而有时却成了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巨大利益诱惑面前随意突破和反复横跳的“虚线”。这不仅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善意,破坏了电信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表明电信业务经营者可能存在欺诈消费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面对如此“套路化”的运营,有关部门也在频频亮剑打击。早在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明确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引导基础电信企业推出简洁资费套餐方案,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日前,工信部出台《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再次要求相关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全面梳理在售套餐名称,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合理设置套餐外流量单价,让用户“套餐能看懂、选择更明白、用着更放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如有欺诈收费行为,消费者有权请求撤销,并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诚然,有关部门在加强严厉监管的同时,应对被监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确保有一个改一个、有一批改一批,对屡教不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证惩罚的不可避免性,让其痛到不敢再犯。此外,还应重视对消费者的提醒和指导,适时总结和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揭露电信业务经营者在日常推广中的常见套路,缩小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积极作为,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提高鉴别能力和辨别意识。

消费者是市场真正的裁判,任何一个经营者都不该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力量,那些被消费者唾弃的经营者,最后都只能消失于市场之中。经营者唯有做到诚信、自律,让消费者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才能使其经营项目广受欢迎,经久不衰。

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昱璇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