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结果出来了!“小米公司赔偿范某某1元”。
日前,华东政法大学学生范某某与小米公司产品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公开。法院认为:关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因触碰广告在被诉广告链接中提供的点击即下载应用的服务,未事先取得原告的下载许可,构成侵权,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1元事小,告赢小米事大。大学生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才是本案关键所在。范某某由于误触小米浏览器APP推广的广告,而引发了“好看视频”的自动下载,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损耗了流量,小米方侵害了原告的知情权与财产权,其诉求合理,属于正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行为。面对此类不合理事件,范某某没有选择默不作声,而是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并获得了其应有的赔偿。
从本案的司法意义来看,其教育警示意义远远大于这一元赔偿费。在本案中,小米公司作为服务商,提供消费者并不明确的“点击即下载服务”,其所作所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财产权,因此,消费者借助于自身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手段来诉诸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自身权利便是应有之举。
但是,不得不承认得是,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选择默不作声,自认倒霉,“就一点钱,就这样吧!”也便是这日常生活中的不重视与不在乎,使得我们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挑战与威胁,“吃了哑巴亏”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真实写照。
小事可以放过,但要是碰到金额数目极大的事件呢?那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们需要借助于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维权途径,从头开始。殊不知,也许在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件中,我们便可以学习了解到许多关于维权的知识,这些日常之举也为我们后续的维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当然,并不是让大家每天去状告商家,只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树立一定的权利意识,在遇到不合理的现象之时,要敢于出击,为正当权益而辩护,也许,这便是此案对于我们最大的启示。
但也须明白,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家进一步加大相关法律知识的科普,企业树立责任意识,消费者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社会、企业、消费者等各方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文/马淋微(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马淋微
编辑:陈乘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