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5月7日,在安徽铜陵枞阳县的城区主干道上,两名男孩奔跑玩闹,让旁人看了也为他们捏一把汗。从监控中看到,短短三分钟内,这两名熊孩子来回横穿马路,高达13次。
最终,一辆路过的轿车避让不及,将其中一6岁男童撞倒。随后,男童被送往医院治疗,所幸暂无生命危险,目前仍在医院观察治疗中。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有酿成更大的悲剧。即便如此,这件事的教训仍是深刻的,横穿马路十多次,两个孩子难道对危险就没有一点意识吗?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这不是车撞孩子,而是孩子撞车啊”。他们表示,该谴责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有做好。
这样的指责是有道理的,“熊孩子”再熊,毕竟还是孩子,他们的认知有限,对马路上的危险还缺少明确的洞察,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孩子的“熊”往往只是表征,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家长安全教育的缺失。说到底,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安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家长必须实实在在去做的事。在孩子的心里划出安全线,就相当于筑成了一道保护生命的墙。许多孩子的夭折,都与缺乏这道安全线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假期溺水的孩子不少,在一定程度上与缺乏安全意识有关。
需要重视日常引导,比如我们带着孩子玩时要以身作则:过马路不闯红绿灯;不要在汽车旁玩耍;不去还在施工的建筑工地玩耍。
事实上,有些家长做得并不好。比如与孩子一同过马路,只顾低头玩手机。如此,怎么让孩子学会安全过马路呢?
另外,家长要确保自己监护到位,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了悲剧的发生,这对于低龄孩子尤其重要。这次两个熊孩子在马路上“放飞”自我,家长却在屋内没有注意到。当然,家长有自己的事,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所以,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怎么让年幼的孩子理解危险这个概念呢?我们不妨跟孩子说,过马路一定要小心,不然就会被汽车怪兽抓走,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而孩子最担心的是见不到爸爸妈妈。从笔者的实践来看,这种“危险”概念的教育还是有不错效果的。
从这件事上还可以看出,社会还缺少足够的公共意识:两个孩子横穿马路十几次,已经对马路的正常通行造成了影响,但整个过程中,却没有人去主动制止,更没有人报警处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漠不关心”的危害性并不亚于孩子的无知。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作者:张炳剑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