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点亮希望的明灯——记“司法为民好榜样”李绍元
2019-10-30 09:32:04 字号:

长江东去、洞庭南来。岳阳监狱(原建新农场)在这片江湖相伴相生之地建立已六十余载,沙洲之上,一代又一代的建新人挥洒汗水,终使得这荒洲成良田,芳草成麦浪,农场成新乡。

在这一方天地间,有一轮明灯,于星河灿烂中脱颖而出,悬于那黑夜间,照亮迷失之人的新生路。他就是岳阳监狱十四监区监区长--李绍元。

孟子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年少时,因地处偏远山区,家中贫寒,生活方面相当拮据,甚至到了需要父母过继最小的弟弟才得以维持的窘迫境地。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李绍元不甘平凡,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深信不疑。苦心人,天不负,在经过数年的稳扎稳打,他终以优异成绩敲开岳阳农机校的大门。但上天却有意打磨他,所有的事情发展都不尽如意。1994年盛夏,蝉鸣听起来格外喧嚣,似乎连风儿都未曾起过,到了找工作的年纪,可一切并不那么顺利,面试屡屡碰壁,加上母亲的离世,使得这个年轻人的眉头紧锁,失落、惆怅、迷茫笼罩了他的一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热气渐渐褪去,收获的季节到来,李绍元的眼中少了些许飘忽,多了些许深邃。那一年,恩师彭老师到访,询问李绍元是否有了解司法事业。正是这一次畅谈,一扇全新领域的大门在这个年轻人的面前开启。他选择了赴建新农场(原岳阳监狱)当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然而年轻就是资本,他告诉自己:哪怕未来的路荆棘丛生,也要坚定地走下去,逆流而上。

那一年,树木比往年葱郁,田野一片瓜果飘香,家门口的桂花逐渐盛放。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心”是一个人所有脏器的“发动机”,也是影响整个人价值取向的中枢系统,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矫治。监狱人民警察所面对的就是一个个“心”被扭曲的人。如果说监狱人民警察是治“心病”医生,那么李绍元则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经过数年的沉淀,当年那个懵懂的年轻人,已经扛起了监区的大旗,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监区长,他坚韧稳重,像古树一样,把根扎下,迅速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并以实际行动相辅相成,枝繁叶茂。一个人的心本就令人难以捉摸,可李绍元不这么想,人总会有柔软处,更何况是这些身陷囹圄的罪犯,他细心地观察着这群“人”,默默记在心中;谁家庭出现变故,谁长时间未给家人写信、打电话等等,他了如指掌,他总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找到当事人谈心聊天,耐心指引。

然而改造之路任重道远,从未有一蹴而就,罪犯覃某就是前行道路上的“顽石”。覃某因盗窃罪被判刑12年,在生产方面常常借口身体残疾,拒绝劳动,并多次惹是生非,期间被监区依照监管制度,按程序送往严管禁闭3个月,并被监狱列为重点危险分子。监区决定对其进行转化,李绍元接下了这个任务。他没有静待在办公室,而是主动研究该犯档案,了解其家庭状况、社会经历。同时,多次与其同监犯人,多方面了解。经过多次的谈话,李绍心里逐渐有了底。开始与覃正面接触、谈心,为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侧面又和覃的父亲联系开展亲情帮教。平时,生活点滴上加以关心,思想上对覃某的进步及时表扬等等。这些都如春雨般的教诲和关心润物无声。覃某那颗冰冷坚硬的心终于被温暖捂热、化开,思想明显好转,提前一个月被解除严管,一年后因表现突出得到了监狱改造能手的表彰。

立足于新形势下,李绍元不断创新进取,积极探索“监狱→社区”矫治新模式:邀请“顽危犯”所在社区进监帮教,邀请驻狱检察官“以案析理”为罪犯上法制宣传课,定期向社区去信询问保外罪犯病情等等。同时,监区罪犯刑满释放时,李绍元都会逐个谈话,了解他们出狱后就业方向,对家庭困难就业渺茫的罪犯,积极与社会企业联系,并帮助他们就业。

当年那个迷茫的年轻人,如今已成为他人的灯塔,一批又一批的罪犯重获新生并融入了社会,而李绍元做的事情却远不止如此。

江南水乡总是离不开水,蜿蜒流动的水,浩瀚无边的水,这水,千变万化、诗情画意,时常萦绕在环居洞庭湖人们的心头。但这仅仅是洞庭湖温柔的一面,偶尔发起“脾气”的它却也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6年夏,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来。洞庭湖大堤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湖堤告急!干堤告急!。作为监狱抢险队的“领头雁”,李绍元带领抢险队员冲锋在第一线,对险情时刻关注,寸步不离。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体,记录着险情处置过程,技术指导要点、防范重点和队员的点点滴滴。一心扑在防汛救灾工作上的李绍元不仅仅对队伍管理严格,对自己更加“狠”。这期间,他患上严重的甲沟炎,脚后跟布满大小血泡,用针挑穿又长出新的,而破皮的地方经常会溃烂、发臭、流脓,脱袜子全靠剪刀帮忙。即使如此,他仍然带领抢险队员坚守在大堤,和队员一起铲卵石、背沙袋、查隐患、排险情。医生反复叮嘱:明天、后天要打吊针,治疗伤口感染引起的发烧,不能出巡。第二天,李绍依旧站在集合点名的地方,装备早已背好,等待李绍元的又是奔波在漫漫大堤上新的一天……

曾经有人问李绍元“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他憨憨笑着不回答,或许真正的答案,在那个麦浪翻滚的秋天就给了出来,只是太多人不明白,那一年,在李绍元推开司法大门之时,抽芽柔嫩的小树杈就逐渐长成了如今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也是在那一年,他就已经明白自己将踏上怎样的一条道路,他有条不紊地前进着,或许这条路走了很久很长,哪怕是荣誉载身,他也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

这些年,他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6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3次荣立三等功;2016年被省厅记抗洪抢险二等功;2018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工作先进个人”。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画、这琴、这场景仿佛一直在倒回,数十年前的人和景,与现在不断交织重合,恍惚间,那个少年与如今的顶梁柱站在了一起,看着那方属于他们的天空。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如李绍元一样的身影,在我看不到的远方巡堤、查险,在许多人都不愿意甚至害怕来的地方,做着高墙电网内罪犯黑暗心底里的指路明灯。他们如李绍元一样,都是保卫家园安宁的守护神,都是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作者:罗先礼

来源:岳阳监狱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