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曾庆化
我叫曾庆化,今年54岁,从2001年开始从事普法工作,已经将近20年时间了。我们乡在北京市朝阳区中部,现辖4个行政村、12个社区,常住人口15万余人。服务一方百姓,这是当好所长的重要职责。这些年,除日常做好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外,普法宣传一直是司法所工作的重头戏。
翻阅之前的普法照片,可以从中看到普法形式的变化。10年前的普法大部分采取的是悬挂横幅、宣传展板、张贴标语、设宣传站、发放法律资料。不能说这种形式不好,因为这种形式是适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普法形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群众对法律的需求,普法宣传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更新,要注重普法宣传效果。
原来的普法任务和目标注重让人民群众知道有哪些法律,现在,法律宣传的目的是让社会全体公民学会用法,不但要知法懂法,更要学法用法,显然原有的静态宣传方式根本达不到。想学好用好法律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法律条文非常严谨,而且晦涩难懂,即使对于那些文化程度很高的人来说,要想真正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都很困难,对于那些文化程度并不太高的人来说,那就更难了。
朝阳区司法局一再强调要丰富普法形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法,让大家看得懂、听得进、记得牢。为了这,我和同事没少想辙,后来发现社区里“藏”着不少文艺能人。跟大家伙一商量,干脆办个法律小剧场得了。我当时的想法也比较简单,通过法律小剧场表演话剧的方式可以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搬上舞台,这样就可以让冰冷的法条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看得懂、记得住。
没想到,招募演员的公告一发出去,报名的有上百人。我们找专业的老师帮着一起把关,最终30多位“演员”入选。2012年,“平房乡普法小剧场”正式鸣锣开场。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要普法自然得先讲好宪法。这些年,我带着所里的同事摘取宪法里的具体规定,与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问题紧密对接,从生活中找素材,从身边找原型,一门心思就是要讲好宪法故事。
72岁的赵国旗是普法小剧场演出团队的队长,也是绝对“主力”。别看他年龄最大,还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可只要是跟排演普法话剧沾边的事,他那精神头儿,小伙子都比不了。为了演好人物,剧本一遍遍默写,录下来一遍遍听,白天背、被窝里背,做梦都在背,也分不清到底是在戏里还是戏外啦,大家都说这老赵都有点“魔怔”了,这么拼,到底是为了啥。老赵私下给我说,他自小在平房乡长大,从心底里很想为老邻居们做点事儿,现在能用演戏的形式,帮助大家知法、懂法、守法,他感到很满足。
有的队员为了演好角色,都事先在家里表演,让家里人挑毛病。居民们见到我们特别热情,与熟知的草根明星握手、拥抱,我们做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感动了很多人。
我们司法所的干部每次开演前都会向观众进行宪法宣传,比如提问什么是宪法、宪法规定了什么等问题。然后再对整个戏涉及的法律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居民听,很有针对性。
就这样,普法小剧场各处巡演50余场,共接待观看群众20万人次,已成为展示与传播宪法宣传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北京市普法领域都创出了品牌,不少演员还成了当地的草根明星。
看到老百姓的热情,听到台下的掌声,能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7年来,我们已经自编自演了20多部普法话剧,每部剧都源于生活。老百姓都特别爱看,从中受到了法治的教育和熏陶。这里面都是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小剧场演员们的心血。
每逢国家重要的新法颁布,走进社区为居民们演出已经成了我们的惯例,每个“12·4”国家宪法宣传日,朝阳区司法局组织的80万宪法入户活动,都少不了我们的身影。
我觉得,国家的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要依靠专职的法治力量,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我们的小剧场虽然“草根儿”,可只要是这么一步一步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让法治精神在每个人心中都生根发芽。
这,就是我们的普法梦!
讲述人系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司法所所长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整理
编辑:段宇翔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