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翻垃圾帮人找婚戒 清洁工应获"成本补偿"
2019-09-25 09:43:03 字号:

近日,湖南娄底环卫工翻垃圾帮失主找戒指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肖女士在夜宵店用餐时不慎遗落结婚戒指,4名环卫工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8吨垃圾逐一排查,花了两个小时,最终帮失主肖女士找回了婚戒。肖女士完全没想到戒指能找回来,非常激动,通过夜宵店老板向环卫工道了很多遍感谢。(9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消费者肖女士而言,价值3万多元的结婚戒指的贵重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结婚戒指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对肖女士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和夜宵店餐桌垃圾一起被回收走的结婚戒指,藏匿在数以吨计的垃圾之中犹如大海捞针,更何况,从餐桌到店外的垃圾桶再到环卫工用板车将垃圾送到运输车再送到垃圾中转站,混杂在垃圾中的结婚戒指经过了多个流程,难以找回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当懂得“成人之美”的人足够多,小概率的“奇迹”才可能发生。得益于熟人社会网络的力量,夜宵店老板联系到了自己在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当司机的朋友,从而几经周折找到了负责夜宵店所在街道垃圾收集与运输的司机师傅;接到电话的时候,这位司机师傅正在排队倾倒垃圾;如果再晚一些,车上的垃圾被倾倒在转运集装箱之后,就更难以找到了。

4名环卫行业的普通劳动者忍受着高温和恶臭,付出了两个小时的艰辛劳动,最终帮助失主成功找到了结婚戒指。这些普通劳动者,用自己的角色扮演,赢得了公众的尊重和社会认同,赢得了失主的感谢。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却让人有些高兴不起来;在“任性驴友”承担部分救援成本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对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戒指,是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成本补偿”?

作为一名成年人,消费者肖女士要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承担代价,而不能全部交给公共部门和他人来承担。“翻8吨垃圾找戒指”并非这些环卫工作者的角色义务,他们完全有权利选择拒绝,毕竟他们有自己的“分内事”需要做,4人每人2小时的工作量,劳动价值也不能被忽略和漠视。

《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环卫部门和普通劳动者为了找回结婚戒指,动用了公共资源,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失主肖女士给予一定的“成本补偿”理所当然。

要让劳动更有价值,让劳动者更有尊严,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呵护。环卫工不仅需要赞扬、感激等外在性激励,也需要改善生存生态,让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得到守卫。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作者:杨朝清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