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切为了人民宗旨不移 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2019-05-31 10:51:38 字号:

□壮丽70年·中国法治辉煌成就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人民公安、人民司法……新中国政法机关自诞生之日起,便和“人民”二字交融在一起。

“人民”二字带来的不仅是称谓上的亲切,更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新中国的政法机关是人民的,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放眼新中国政法机关发展历程,虽然时代在变,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始终未变。

在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政法机关始终不忘为民宗旨,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奋力守护一方平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红色基因

传承司法为民宗旨

摇篮孕育共和国,时代精神后世歌。

江西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工农检察机关、临时最高法庭也在这里孕育而生。当时,坚持“群众路线”成为红色老区司法工作最显著特色,体现出人民司法为人民的基本精神。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明确提出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的要求。

从此,“人民”二字成为新中国司法制度最鲜明的一大特色,深深融入到我国司法制度的历史血脉当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为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全国司法机关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努力将司法为民宗旨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

湖北省各级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5月1日起,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后,湖北法院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符合条件的,一律接受诉状、当场登记立案,坚决纠正拖延、推诿立案等做法,全省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8%以上。为顺应群众对快速解决纠纷的需求,全省法院全面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建立健全小额速裁、文书简化等机制,引导当事人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解决纠纷,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60.4%。

安徽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加力推进公益诉讼工作。2017年至2018年11月底,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867件,其中诉前程序2694件,提起公益诉讼173件,在全国检察机关中率先消灭了基层院起诉空白点。

……

司法机关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根本属性。司法权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司法为民是人民司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的沈德咏如是说。

公正司法

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评剧《刘巧儿》曾经一度红遍祖国大江南北,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至今很多观众还对剧中的“断案青天”马专员记忆犹新。

马专员,并不是凭空虚构,其原型正是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马锡五办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执法严正,刚直不阿,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机关办案必须遵守的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机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让公平正义之花绚丽绽放。随着一系列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法行为得到依法公正的处置,群众对司法公信力的认可度与日俱增。

执行工作是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被称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对此,人民法院密织天网扎实推进破解执行难,力争让“老赖”无处遁形,努力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山西开展执行攻坚大行动,“联合利剑”月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河北哪里有“骨头案”哪里就有“一把手”坐镇,三级法院院长亲自抓执行成常态;山东济南持续不断进行执行工作舆论覆盖,让“老赖”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侥幸心理彻底幻灭……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纠正、防范错案则是这道防线最后的堡垒。

人民法院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有错必纠,先后纠正了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一批错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勇于纠错的态度和公正司法的精神。

2012年,广为人知的“安徽于英生杀妻申诉案”由安徽省检察院移送最高检提请抗诉。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申诉案件查办二处处长的杜亚起承办此案。经过仔细审查,杜亚起发现现场勘查笔录中床头柜抽屉上“有手印”的记载与现场提取的手印数量不一致,后经实地了解情况后认为存在他人作案的可能。2013年5月,最高检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于英生被宣告无罪3个月后,真凶归案,公平正义之花如常绽放。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牢记人民检察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用法治力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在刑事诉讼中,加强对批捕、起诉、立案的监督;加强对强制措施、死刑复核、强制医疗的监督;在民事、行政诉讼中,检察监督的对象由“审判活动”扩大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监督范围从对判决、裁定的监督扩大到对调解书、执行过程和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监督方式不断丰富……检察工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断优化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监督权;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始终步履坚实、铿锵有力。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魏永忠看来,新中国司法实践70年来奋勇向前,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机制,司法机关用一份份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彰显司法公正,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切切实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司法工作的期待与要求。

守护平安

将福祉送给千万家

最美好的祝愿是平安,最真诚的期盼是安全。

守护百姓平安,政法机关始终奋勇向前,其中人民公安的作用更是十分凸显。

回眸公安工作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公安维护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平安的脉络。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安荡污涤垢巩固人民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拔除旧社会“体内毒瘤”禁赌禁娼禁毒,严打盗窃、扰乱金融等犯罪活动,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进入新时期,广大公安民警肩负着平安中国建设的历史重任,承载着人民安居乐业的厚重期望。

山东临沂史夫俊、河南濮阳张富臣、内蒙古赤峰王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20名公安民警牺牲在扫黑除恶第一线,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守护着万家平安。

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治安问题最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这是人民公安一以贯之的理念。

“校园贷”“车贷”“房贷”“裸贷”等“套路贷”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犯罪手段多样,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2018年初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仅浙江一省就累计打掉“套路贷”涉黑涉恶犯罪团伙348个,抓获团伙成员3368人,破获各类案件4916起,查封、冻结、扣押非法资金4045亿元。

持续打击以“盗抢骗”“黑拐枪”“黄赌毒”等为重点的传统犯罪,严厉打击以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贩枪等为重点的新型犯罪,严密防范寄递物流、网约车等新业态相关违法犯罪……公安机关集中力量开展破案攻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为切实守好社会安全底线,让老百姓日子太平安宁,大量司法干警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一线,确保监狱、戒毒等监所安全,用他们的执着坚守和辛勤付出,换来百姓的平安和社会的稳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及时发现、有效应对矛盾风险,是政法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切实守护一方平安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政法机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预测预警预防,推动理念、制度、机制创新,以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重点,强化矛盾源头治理;以深化“大调解”体系为重点,及时平息纠纷;以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为重点,就地化解矛盾……筑牢了社会平安根基。

人民公安对各类犯罪活动持续有力打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相关案件的依法公正起诉、审判,全国监所对服刑人员等规范管理,多管齐下,协调发力,全面系统地营造出一个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将平安幸福带给每一位群众。

“一张张漂亮的工作成绩单摆在广大人民面前,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详实记录着政法机关为创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会环境所做的努力以及勇于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魏永忠认为。

便民利民

续写为民时代华章

“人民公安为人民”,镶嵌在公安部办公楼大厅照壁上这七个大字,也是写进中国人民警察之歌的庄严承诺,更是镌刻在每一名人民警察心底的铮铮誓言。

人民公安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服务人民的职责使命,历史上写满了公安为民服务的暖心故事。如今,类似的暖心故事更是如潮般不断涌现。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总要求。

从此,全国公安机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大踏步前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今年3月14日上午,本要参加驾驶证考试的江苏常州市民李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丢失不见了,于是他赶紧来到离家两公里的孟河为民服务中心公安一站式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申请后不到3分钟即取到了证件。

近年来,常州市公安局着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等民心工程,持续推出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服务举措,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如今,全国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和李先生一样,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

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18年4月2日挂牌成立以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抓好“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审批服务便民化,密集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

在推出4方面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公安部又推出10项改革新举措,5类业务可以“异地通办”、5项服务可以“便捷快办”,进一步提升了交管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队伍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全面建成、运行良好,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政法机关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以科技提升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办事便利。

2017年4月18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内,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黎玮用手机扫码登记立案,全程不到半小时。

2017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百度地图共建的“百度检察地图”正式上线。用户打开百度地图,点击“检察官徽章”标志,可以清楚、准确了解全国四级检察机关3000多个检察院的详细资料,包括标准名称、精准定位、职能介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便民举措密集出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普遍增强。”魏永忠说,“改革始终在路上,便民利民为民也将永续新篇章。”

服务群众,政法机关主动作为,交上了一份份令百姓满意的答卷,并在不断续写着服务群众的暖心篇章。

记者点评

□ 蔡长春

“人民”二字,千钧之重。

新中国政法机关自诞生之日起,便和“人民”二字交融在一起,这就决定了政法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70年,砥砺奋进。如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期政法工作的根本立场,也成为检验政法工作社会效果的基本尺度。

70年,弹指一挥间。政法机关始终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守护百姓一方平安,服务群众冲锋在前……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心一如来时路。

70年来,政法机关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未改变。

编辑:段宇翔

来源:法制日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