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考移民”一事,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治理“高考移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成立“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工作组,开展治理“高考移民”专项行动,并于5月10日前对从外省转入广东省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转学条件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其学籍、户籍转入是否合法合规。(5月6日 澎湃新闻)
高分地区就读,低分地区考试——好成绩和好名次就通过“高考移民”制造出来了。近日,网上流传出一份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前几名学校分布成绩单,其中民办学校宝安区富源学校异军突起,远超深圳最好的四大高中。随后,网上流传出富源学校与河北衡水中学之间的疑似“高考移民”消息,引起家长极度焦虑。
地区教育生态的差异,难免会形成高考中的高地和洼地。富源学校的模拟考试中的“异军突起”,有人固然是眼红,也有人是合理质疑:比如高分层的非均衡分布,比如本届考生富源当初的录取分数线仅为329分,而深圳四大名校则均在400分以上。那么,这种非正常的“秒杀”究竟是怎么来的?局内人好奇,局外人生疑。一枝独秀,风必摧之,舆情有些讶异,也是寻常之事。正是基于这个朴素逻辑,家长们的担心才得到了监管层面的回应。
全面排查也好、重点排查也罢,说到底,就是不能让“高考移民”在权钱的长袖善舞下浑水摸鱼。这些年,“高考移民”的恶例也不少。最典型的大概就是2015年高考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接到大量举报,反映河北省许多官员将孩子送往内蒙古参加高考。最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当年共取消1465名高考学生的报考资格。“高考移民”,说白了就是利用权钱的关系,在高考公平上做文章、玩猫腻。看起来玩的是田忌赛马,但真正的问题是,普通人能这样玩儿吗?想把学籍放在哪儿就放在哪儿,想让哪个学校创造奇迹就真的制造出奇迹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搭便车,这是一整个链条的失守与作恶。
斗智斗勇这么多年,真正的“高考移民”早就转型升级了。你想要从“两个合法”“三个三年”等程序层面找他们的瑕疵,基本是不可能发现什么漏洞的;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是“高考移民”,肯定就存在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乱象,而相关学校亦对“在册不在校”“在校不在籍”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就比如富源学校的真相,自证清白也很容易:只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些孩子三年都在本地读书就可以。
这些年,个体化的“高考移民”呈现出群体性的趋势,这是值得警惕的。少数民办学校“不疯魔不成活”:把孩子逼疯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偷跑疯了,还幻想用批量高考移民来造奇迹、撑面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群众监督和严肃执法。哪些孩子是移民、哪些学校在玩花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至于靠高考移民来创造所谓的高考奇迹,一经发现,应顶格处理——既要取消当事人的高考资格,更要直接吊销当事学校的办学资格。底线上的教育公平,来不得半点含糊和暧昧。下手狠一点、猛一些,“高考移民”才会少一些、再少些。
文/邓海建
编辑:段宇翔
作者:邓海建
来源:红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