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地评线】“无会月”也需谨防引发“消化不良”
2019-04-11 14:27:08 字号: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等纳入基层减负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如今,《通知》下发即将满月,有媒体注意到,河北、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和青海等多省(自治区)已陆续印发文件,一方面严格遵守了中央通知的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地方实际情况进行了细化,明确“无会月”“无会周”等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一个月不开会,感觉“有点悬”。

首先,“无会月”有违循序渐进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山会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从人民日报早前披露的“一个月时间内,某乡镇派员参加各类会议、活动、培训多达87次”,到“无会月”的0次会,“飞流直下87”,这步子迈得太大,跨度太陡。正所谓直木遭伐、甘井先竭、齿刚易折,舌柔易存,不切实际地推行“无会月”必然会“消化不良”,引起“副作用”。

其次,整治文山会海绝非是“不开会”。从“减负年”规定看,中央要求的是“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所以“无会月”还是把中央的好经念歪了。根据百度百科解释,所谓开会就是指“召集若干人议事”。而在拆迁、安置等工作中,要想征集群众意见,不开会怎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类似的群众工作,恐怕不易找到一种比开大会更有效的代替方式了。如此,又怎么保证做到“无会月”呢?

文山会海的确讨人厌,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务虚的“会多多”就像蜗牛背上沉重的壳,消弭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群众工作的良性开展。有干部调侃“要问我在做什么?不是正在开会,就是正在赶往会场的路上”。“减负年”“真是一场及时雨”。可,如何让这场及时雨下到干部心田,滋润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还需要采取求真务实、行之有效的措施。

“无会月”的初衷、出发点非常好,大刀阔斧、除弊革新,值得点赞。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只是为了“减”得痛快搞一刀切,一减了之,贪多嚼不烂,而应该围绕促进基层工作提质增速进行。怕的就是“无会月”“无”不长久,仅仅只是“一个月无会”罢了。

文/李长安

编辑:田德政

作者:李长安

来源:红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