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天上掉“贷款”?央行提醒:防范“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
2019-03-18 16:35:26 字号:

专题:权利•责任•风险——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红网时刻3月18日讯(记者 肖娟)高额“砍头息”、暴力催收、7000元3个月变50万,这是近日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现金贷乱象。

湖南是否有类似业务?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日前,央行针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做出提示,防范各种“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警惕陌生电话推销贷款和非法网络贷款。

高利贷呈“线上化” 湖南也有类似受害者

什么是“714高炮”?指的是贷款期限7-14天,利息超高的现金贷。比如借款人借1500元,实际到手仅1000元左右,7天后要还1500元。用户经过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从最初的7000多元,3个月变成了50多万元。

在搜索引擎输入“长沙”“贷款”两个关键词,网页会冒出大量的贷款信息,打着“额度高、放款快、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信息比比皆是,部分贷款信息甚至打着银行的旗号,非常有诱惑力。“您的申请已通过,20500元已放入账户,点击即可提现”“专业房产抵押贷款,额度高达8成,利息4厘”“长沙车可贷、房可贷、事业单位更好贷”“新渠道,专接疑难户,48小时下款”……

可一旦沾上,就可能会掉进无尽的深渊。2018年,湖南就曾发生一起令人伤痛的案件: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4岁的儿子沉水自杀身亡,她的丈夫何某在24个月内,通过130多个平台申请借款,为偿还欠款,何某投保企图以假自杀骗保。然而,他的假自杀导致了妻子和子女的真自杀。

放贷人更懂法 借款人往往“难上岸”

为什么高利贷屡禁不绝?一位金融学者表示,随着网络贷款的兴起,以往的高利贷逐渐呈现“线上化”,只需下载几个贷款APP,贷款即可触手可及,一些自制力不强又急需贷款的人很容易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陷阱。

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裸条贷”等高息民间借贷层出不穷,部分甚至酿成惨重后果。为此,监管部门曾针对网贷行业乱象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教育部等部门还曾要求各地高校集中开展风险警示教育工作。

但由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加上部分平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经营方式,导致监管难以持续。

长沙一法律人士表示,部分放贷人比借款人更懂法,往往通过一些合法的方式不断将本金滚雪球,这往往也是借款人后期被动,“难以上岸”的一个原因。

从源头开始预防 年化利率超36%的贷款应谨慎

日前,人民银行进行消费提示,提醒金融消费者需增强风险责任意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负债。首先需弄清楚借款成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如果发现年化利率超过36%,应谨慎考虑,避免过度负债。

如果约定的是月利率、周利率、日利率,该如何进行换算?可通过简单公示:年化利率=月利率*12=周利率*52=日利率*365进行换算。

此外,金融消费者尤其要关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费用,明白自己实际承担的成本。有的公司会收取手续费、服务费、中介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借款人要将因贷款而产生的各项费用列入成本来计算自身的真实借贷成本。

针对目前日益频繁、触手可及的电话推销及颇具创意的网络贷款推销,人民银行提醒金融消费者尤其是消费需求旺盛的年轻人在参与借贷前要注意防范“看似无门槛”的贷款套路,莫因贪恋“小便宜”而掉入套路和陷阱。

贷款小贴士

1、金融消费者要坚决远离两类不具有金融从业资格的机构:一是在国内不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二是自称在境外接受金融监管的机构。

2、机构放贷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金融消费者要避免向非法的放贷机构尤其是没有资质的网络放贷公司借款应急。遇到有以下特征且主动找上门的所谓“放贷机构”或“信贷专员”要小心谨慎,多方确认后再行动。

3、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充分运用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的官方网站查询受监管的机构名单。

4、普通金融消费者要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咨询身边熟悉的专业人士,多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没有说清楚风险点或看不透风险的产品要远离。

5、对机构的真实身份含糊其辞,不愿正面回应或自称是正规银行贷款(或自称有合作);对年化利率的询问避而不谈,尤其是当实际借款利率超过36%时;以各种噱头吸引客户,尤其是用“免费”“免息”“零利率”等套路误导普通金融消费者;以“信息科技公司”或“贷款咨询”名义来放贷,实则是中介公司或违法放贷等,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编辑:段宇翔

作者:肖娟

来源:红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