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排名榜再引争议,实力比口水管用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段宇翔 2018-02-27 09:30:01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有关中国大学排名的消息再次引起了舆论场上的热议。2月26日,拥有15年历史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了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排名显示了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600所内地大学的排名情况,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前三名,总分分别是95.3分、78.6分、73.9分。

  许多网友在排行榜上寻找母校的“座次”,还有人在意母校“座次”的历年升降情况,生怕母校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落后。

  而此前,还有一条假新闻广为流传:“双一流高校被教育部分为5档”,这条假消息引起舆论热议,直到官方出来辟谣才让人“安心”。这些都说明,舆论对大学排名和等级比较敏感,其中透露出十足的焦虑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一,很多人“不服气”——认为自己看重的大学应该有更高的排名。其二,即使目前的排名靠前,也担心下次跌落下去,被后进者赶超。

  这些心理都很正常,完全可以理解,起码说明中国大学的发展正处于“你追我赶”的格局中,固定的排名,尤其是名校的垄断地位还未形成,榜单处于不断变化中。这让一些后进的高校看到了希望,也让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大学存在被赶超的焦虑。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著名的大学榜单,就会发现之所以各家排名会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构成各家衡量评价的要素不同。

  所谓“综合实力”,则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经验,也就是凭借对该校的印象来判定其水平。这种经验式的判断,往往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而专业的教育考察距离大众的认知有一定距离,所以,当大学排行榜公布时,时常会出现评价各异的现象。

  因此,观察各类大学排行榜,要避免情绪化,更要看到榜单揭示出的问题,并思考改进的办法。比如,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参考因素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化四个维度,而“社会捐赠收入”指标也被纳入——但是,“社会捐赠”因素无法区分是校友捐赠还是非校友捐赠,这就无法准确量化该校的校友成就水平或社会口碑,只能“模糊处理”了。

  而其他著名的大学排行榜,比如“《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世界大学排名”,同样存在争议点,比如其参考因素包括教学、研究、论文引用、国际化及企业创新资金投入等,但知识变现和企业投资是中国内地高校的薄弱点。

  相比欧美高校私立教育占优势的特征,中国非民办高校的教育投资仍主要依赖国家行为——这些参考因素上的不同,都会导致最终排名结果的变化,但并不能因此完全评判高校实力的高低。

  因此,要评价一所高校的实力,很难用某家具体排名来量化,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的答案才是最理性的。对于各高校而言,与其在高校排名的几个点上争论不休,不如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在不同版本的排名榜单上都有所进步。

  文/黄帅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8/02/27/47320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